[1]刘锐, 张明. 推进地方债发行定价市场化的对策建议[J]. 中国财政, 2019, (11): 88-91. [2]王治国.政府干预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中的“利率倒挂”[J]. 管理世界, 2018, (11): 31-41. [3]巴曙松, 李羽翔, 张搏.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银政关系的视角[J]. 国际金融研究, 2019, (7): 76-86. [4]Jiang X. W.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Municipal Bond Liquidity Premium: Evidence from China[J]. Applied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9, (3): 79-86. [5]刘锐, 攸频.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溢价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20, (6): 51-59. [6]纪志宏, 周黎安, 王鹏, 赵鹰妍. 地方官员晋升激励与银行信贷——来自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14, (1): 1-15. [7]张静, 宋瑞. 审计省长要关注地方债务情况[N].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3-13(A03). [8]冯望. 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国家审计监督——以省长经济责任审计为例[J]. 行政法学研究, 2014, (2): 104-110. [9]后小仙, 赵中伟. 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耦合[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 (3): 26-30. [10]韦小泉, 王立彦. 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审计研究, 2015, (5): 20-27. [11]周黎安.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 经济研究, 2004, (6): 33-40. [12]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 2007, (7): 36-50. [13]耿曙, 庞保庆, 钟灵娜. 中国地方领导任期与政府行为模式: 官员任期的政治经济学[J]. 经济学(季刊), 2016, (3): 893-916. [14]王剑锋, 吴京. 地方债搭售合约与发行利率异象[J]. 财贸经济, 2020, (6): 51-64. [15]吕冰洋. 官员行为与财政行为[J]. 财政研究, 2018, (11): 23-27. [16]王贤彬, 徐现祥. 地方官员来源、去向、任期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的证据[J]. 管理世界, 2008, (3): 16-26. [17]钱先航, 曹廷求, 李维安. 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J]. 经济研究, 2012, (12): 72-85. [18]刘冲, 郭峰. 官员任期, 中央金融监管与地方银行信贷风险[J]. 财贸经济, 2017, (4): 86-100. [19]谭之博, 周黎安. 官员任期与信贷和投资周期[J]. 金融研究, 2015, (6): 80-93. [20]徐军伟, 毛捷, 管星华.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认识——基于融资平台公司的精准界定和金融势能的视角[J]. 管理世界, 2020, (9): 37-59. [21]马万里, 张敏. 地方政府隐性举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理与传导机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0, (3): 10-18. [22]张军, 高远. 官员任期、异地交流与经济增长——来自省级经验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07, (11): 91-103. [23]贾俊雪, 张晓颖, 宁静. 多维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7): 5-23. [24]丁恒江, 刘效奇. 关于地方政府干预银行经营活动的深层思考[J]. 经济研究, 1993, (12): 31, 47-50. [25]何德旭, 苗文龙. 财政分权是否影响金融分权——基于省际分权数据空间效应的比较分析[J]. 经济研究, 2016, (2): 42-55. [26]陈宝东, 邓晓兰. 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J]. 财政研究, 2017, (5): 40-55. [27]Wang J., Wu C., Zhang F. X. Liquidity, Default, Taxes, and Yields on Municipal Bond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8, 32(6): 1133-1149. [28]Schwert M. Municipal Bond Liquidity and Default Risk[J]. Journal of Finance, 2017, 72(4): 1683-1722. [29]Chen L., Lesmond D. A., Wei J. Corporate Yield Spreads and Bond Liquidity[J]. Journal of Finance, 2007, (1): 119-149. [30]林毅夫, 姜烨. 发展战略, 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 来自中国的经验[J]. 管理世界, 2006, (1): 29-40. [31]余明桂, 潘红波. 政府干预、法治、金融发展与国有企业银行贷款[J]. 金融研究, 2008, (9): 1-22. [32]谢宗藩, 姜军松. 金融分权、银行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基于199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6, (5): 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