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扬, 张晓晶, 常欣, 等. 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上)[J]. 经济研究,2012, (6): 4-19. [2] Modigliani F., Miller M. H.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48(3): 261-297. [3] 申广军, 张延, 王荣. 结构性减税与企业去杠杆[J]. 金融研究,2018, (12): 105-122. [4] 杨戈. 中国非金融企业高杠杆问题影响研究[D].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 [5] 董小君. 我国杠杆率水平、系统性风险与政策体系设计[J]. 理论探索,2017, (2): 5-15. [6] 李华民, 任玎, 吴非, 等.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场化驱动企业去杠杆研究[J]. 经济经纬,2020, (1): 150-158. [7] 李娟, 杨晶晶, 赖明勇. 金融市场化促进了企业部门结构性去杠杆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 财经研究,2020, (10): 33-47. [8] 张斌彬, 何德旭, 张晓燕. 金融科技发展能否驱动企业去杠杆?[J]. 经济问题,2020, (1): 1-10, 69. [9] 于博. 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去杠杆了吗?——影响机理与加速机制[J]. 财经研究,2017, (11): 113-127. [10] 许晓芳, 周茜, 陆正飞. 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 程度、持续性及政策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20, (8): 89-104. [11] 周茜, 许晓芳, 陆正飞. 去杠杆, 究竟谁更积极与稳妥?[J]. 管理世界, 2020, (8): 127-148. [12] 蒋灵多, 陆毅, 纪珽. 贸易自由化是否助力国有企业去杠杆[J]. 世界经济, 2019, (9): 101-125. [13] 谢富生. 国企混改能成为提效率和去杠杆的途径吗?[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0, (2): 9-14. [14] 谢获宝, 黄大禹. 媒体压力能否驱动企业去杠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7): 49-57. [15] 吴静桦, 邱权凤, 王红建. 放松利率管制、税率变动与企业去杠杆——基于政策工具组合的研究[J]. 商业研究, 2019, (4): 43-50. [16] 周菲, 赵亮, 尹雷. 去杠杆的路径选择: 财政去杠杆还是金融去杠杆?——基于企业部门的分析[J]. 财政研究, 2019, (2): 75-90. [17] 岳树民, 肖春明. “营改增”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效应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 (9): 13-21. [18] 潘文轩. 增值税扩围改革有助于减轻服务业税负吗?——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12, (4): 115-120. [19] 田志伟, 胡怡建. “营改增”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 财经论丛, 2013, (4): 29-34. [20] 田志伟, 胡怡建. “营改增”对财政经济的动态影响: 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 财经研究, 2014, (2): 4-18. [21] 白彦锋, 陈珊珊.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7, (5): 1-9. [22] 杨默如, 叶慕青. “营改增”对先行试点行业效应如何?——基于分地区分行业试点上市公司税负与绩效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5): 55-65. [23] 陈钊, 王旸. “营改增”是否促进了分工: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管理世界, 2016, (3): 36-45, 59. [24] 范子英, 彭飞.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 基于产业互联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17, (2): 82-95. [25] 童锦治, 苏国灿, 魏志华. “营改增”、企业议价能力与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财贸经济, 2015, (11): 14-26. [26] Myers S. C., Majluf N. S.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84, 13(2): 187-221. [27] 乔睿蕾, 陈良华. 营改增、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与现金—负债替代性[J]. 经济问题, 2016, (10): 98-104. [28] 袁从帅, 刘晔, 王治华, 等. “营改增”对企业投资、研发及劳动雇佣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J]. 中国经济问题, 2015, (4): 3-13. [29] 钱晓东. 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的“营改增”政策与企业投资效率分析[J]. 商业研究, 2018, (9): 36-44. [30] 姚宇韬, 王跃堂. “营改增”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非债务税盾的视角[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30-143. [31] Modigliani F., Miller M. H. Corporate Incom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A Correc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3, (3): 433-443. [32] 程新生, 谭有超, 刘建梅. 非财务信息、外部融资与投资效率——基于外部制度约束的研究[J]. 管理世界, 2012, (7): 137-150, 188. [33] 吴联生. 国有股权、税收优惠与公司税负[J]. 经济研究, 2009, (10): 109-120. [34] Mackie-Mason J. K. Do Taxes Affect Corporate Financing Decisions?[J]. Journal of Finance, 1990, 45(5): 1471-1493. [35] Dheangelo H., Masulis R. W. Leverage and Dividend Irrelevancy under Corporate and Personal Tax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1980, 35(2): 453-464. [36]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5): 731-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