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尹应凯, 侯蕤.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逻辑、国际经验与中国贡献[J]. 学术探索, 2017, (3): 104-111. [2]李彦龙, 沈艳. 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不平衡[J]. 经济学(季刊), 2022, (5): 1805-1828. [3]张新月, 师博, 甄俊杰. 高质量发展中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J]. 财经论丛, 2022, (9): 47-58. [4]杨明海, 张红霞, 孙亚男, 等.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4): 3-19. [5]谢平, 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6]杨德勇, 代海川, 黄帆帆.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门限效应研究——基于不同发展维度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2, (3): 89-101. [7]Sutherland W., Jarrahi M. H. The Sharing Economy and Digital Platform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8, 43: 328-341. [8]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4): 1401-1418. [9]葛和平, 朱卉雯.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 新金融, 2018, (2): 47-53. [10]张龙耀, 邢朝辉. 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3): 23-42. [11]张德钢, 朱旭森. 中国九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动态演进[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 (12): 88-96. [12]梁榜, 张建华. 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集聚及收敛性研究[J]. 财经论丛, 2020, (1): 54-64. [13]杜敏哲, 黄杰.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差异测度、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J]. 广东社会科学, 2023, (1): 57-67. [14]李明贤, 郑洲舟, 陈铯.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 (8): 136-143. [15]王耕南, 张国俊, 周春山. 珠三角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2, (5): 25-31. [16]沈雨婷, 金洪飞.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析[J]. 当代财经, 2019, (6): 34-46. [17]Dagum C. Decompos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Gini and the Generalized Entropy Inequality Measures[J]. Statistica, 1997, 57(3): 295-308. [18]王劲峰, 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 原理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7, (1): 116-134. [19]陈明华, 刘玉鑫, 王山, 等. 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来源及驱动因素[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1): 23-40. [20]刘原宏, 杨治辉. 数字普惠金融省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23, (11): 139-144. [21]吴娅玲, 潘林伟. 区域金融发展中地方政府干预的行为边界及影响[J]. 当代经济管理, 2016, (1): 64-68. [22]王雪, 何广文. 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收敛性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20, (2): 41-49. [23]蒋庆正, 李红, 刘香甜.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9, (4): 12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