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kerlof G. A.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0, 84(3): 488-500. [2] Chan Y. S., Kanatas G. Asymmetric Valu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Loan Agreement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5, 17(1): 84-95. [3] Vogel R. C., Adams D. W.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Loan Guarantee Programs[J]. The Financier, 1997, 4(1&2): 22-29. [4] 郑建明, 范黎波, 朱媚. 关联担保、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J].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5): 64-70. [5] 万良勇, 魏明海. 金融生态、利益输送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河北担保圈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09, (5): 6-16,46. [6] 曹廷求, 刘海明. 信用担保网络的负面效应:传导机制与制度诱因[J]. 金融研究, 2016, (1): 145-159. [7] 高阳. 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支农政策有效性及风险研究[J]. 财政研究, 2015, (8): 42-46. [8] 盛世杰, 周远游, 刘莉亚. 引入担保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期权策略的机制设计[J]. 财经研究, 2016, (6): 63-73. [9] 钱野, 徐土松, 周恺秉. 基于政府支持的科技担保缓解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2): 59-63. [10] 许黎莉, 陈东平. 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担保支农的契约耦合机制缘何“异化”?——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视角与来自内蒙古L旗的证据[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7,(3): 125-131. [11] 梁积江. 强“体”丰“翼”: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构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3): 135-139. [12] 文学舟, 张金文. 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征信, 2014, (10): 20-24. [13] 文学舟, 许高铭.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效率研究——以江苏省190家融资担保公司的调查为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1, (1): 27-35. [14] 黄庆安.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分析[J]. 东南学术, 2011, (3): 123-134. [15] 陈菲琼, 殷志军, 王寅. 影响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的风险因素评估——以浙江省为例[J]. 财贸经济, 2010, (12): 36-42. [16] 成刚.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MaxDEA软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 [17] Kaoru T.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130(3): 498-509. [18] 沈忱. 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定向增发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3): 78-86. [19] 陈伟, 魏轩, 李金秋, 等. 上市公司社会网络位置与研发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方法[J]. 管理评论, 2020, (3): 97-109. [20] 伍海华, 马媛. 上市公司业绩的DEA有效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 山东经济, 2003,(2): 43-46. [21] Braguinsky S., Ohyama A., Okazaki T., et al. Acquisitions,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Evidence from the Japanese Cotton Spinning Industr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 105(7): 2086-2119. [22] 贾润崧, 胡秋阳.市场集中、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6,(12): 25-35. [23] 刘云芬, 陈砺. 多元化、政府支持与公司绩效—— 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2): 118-128. [24] 李广子. 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新视角:控股股东的影响[J]. 经济管理, 2020,(5): 54-70. [25] 钟覃琳,陆正飞.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吗?——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18,(1): 169-179. [26] 郭阳生,沈烈,郭枚香. 沪港通改善了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吗?——基于分析师关注度的视角[J]. 证券市场导报,2018,(10): 35-43,50. [27] 陆蓉, 王策, 邓鸣茂.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同群效应”研究[J]. 经济管理, 2017, (1): 181-194. [28] 陆蓉, 常维. 近墨者黑: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J]. 金融研究, 2018,(8): 172-189. [29] 冯玲, 崔静.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同群效应及其经济后果——基于社会网络互动模型的研究[J]. 当代财经, 2019,(11): 118-129. [30] 彭镇, 彭祖群, 卢惠薇. 中国上市公司慈善捐赠行为中的同群效应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 (2): 259-268. [31] 文雯, 朱沛青, 宋建波. 近朱者赤:上市公司精准扶贫行为的同群效应[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 63-75,106. [32] 李秋梅, 梁权熙. 企业“脱实向虚”如何传染?——基于同群效应的视角[J]. 财经研究, 2020, (8): 140-155. [33] 夏子航. 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取长补短”抑或“盲目跟风”?[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1,(4): 7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