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常升, 何晓军, 王小林. 城乡一体化与减贫[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2] 焦瑾璞. 普惠金融导论[J]. 中国城市金融, 2019, (11): 80. [3] Sen A. 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 王小林, 冯贺霞.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 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3): 2-21. [5] 叶普万. 农民工贫困的演变路径与减贫战略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13, (12): 111-116. [6] 王美艳. 农民工的贫困状况与影响因素——兼与城市居民比较[J]. 宏观经济研究, 2014, (9): 3-16,26. [7] 葛笑如.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农民工贫困问题再审视[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38-43. [8] 朱晓阳. 边缘与贫困——贫困群体研究反思[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9] 王晓东. 赋权增能视角下农民工社会救助模式转型——呼和浩特市个案研究[J]. 人口与发展, 2013, (6): 52-57,99. [10] 彭继权, 张利国, 陈苏. 进城农民工相对贫困的代际差异研究——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分解法[J]. 财经论丛, 2020, (9): 3-12. [11] 王青, 刘烁. 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测度及不平等程度分析——基于社会融合视角[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1): 83-101. [12] 陈斌开, 林毅夫. 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 世界经济, 2012, (1): 3-23. [13] 蔡晓春, 郭玉鑫. 政府干预、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分析——基于非线性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模型[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 (9): 36-43. [14] 董晓林, 吴以蛮, 熊健. 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J]. 中国农村观察, 2021, (6): 47-64. [15] 邵汉华, 王凯月. 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7, (6): 65-74. [16] 张栋浩, 尹志超, 隋钰冰. 金融普惠可以提高减贫质量吗?——基于多维贫困的分析[J]. 南方经济, 2020, (10): 56-75. [17] 陈银娥, 陈絮雯, 李莉. 金融排斥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 118-129. [18] Marsden J., Nileshwar A.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A Metalevel Review of Impact and Outcome Assessment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Strategies on Clients in Poverty[J]. Journal of Social Bussiness, 2013,3(4): 56-82. [19] Shiller R. J. Reflections on 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5): 402-405. [20] 董玉峰, 陈俊兴, 杜崇东. 数字普惠金融减贫: 理论逻辑、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J]. 南方金融, 2021, (2): 64-73. [21] 刘魏, 张应良, 王燕.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相对贫困吗?[J]. 经济管理, 2020, (7): 44-60. [22] 何宗樾, 张勋, 万广华.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J]. 统计研究, 2020, (10): 79-89. [23] 谢升峰, 尤瑞, 汪乐乐.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尾效应测度[J]. 统计与决策, 2021, (5): 5-9. [24] 曾福生, 郑洲舟. 多维视角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分析[J]. 农村经济, 2021, (4): 70-77. [25] 郭小卉, 冯艳博.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基于京津冀县域空间面板数据[J]. 武汉金融, 2021, (2): 70-80, 88. [26] 金发奇, 言珍, 吴庆田. 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率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21, (1): 14-21. [27] 孙继国, 韩开颜, 胡金焱. 数字金融是否减缓了相对贫困?——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 2020, (12): 50-60. [28] 吴静茹, 谢家智, 涂先进. 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和农户相对贫困[J]. 当代财经, 2021, (8): 64-77. [29] Kpodar K. R., Andrianaivo M.ICT,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African Countries[Z]. IMF Working Paper, 2011,11(73). [30] 黄益平, 黄卓.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 现在与未来[J]. 经济学(季刊), 2018, (4): 1489-1502. [31] 田杰,谭秋云,靳景玉.数字金融能否改善资源错配?[J].财经论丛,2021,(4):49-60. [32] 丁志国, 谭伶俐, 赵晶. 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研究[J]. 农村经济问题, 2011, (11): 72-77, 112. [33] 朱道才, 王浩. 基于门槛模型的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地区41个市为例[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5): 62-69. [34] 喻林, 唐健飞. 我国农民工权利贫困的立法救济[J]. 宏观经济研究, 2014, (9): 17-26. [35] 蒋南平, 郑万军. 中国农民工多维返贫测度问题[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 (6): 58-69. [36] 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4): 1401-1408. [37] 蔡昉.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 人口研究, 2004, (2): 2-9. [38] Elhorst J. P. Matlab Software for Spatial Panels[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14,37(3),389-405. [39] Alkire S., Foster J.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7-8): 476-487. [40] Mitra S.,Posarac A., Vick B. Disability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Multidimensional Study[J]. World Development,2013,41(1): 1-18. [41] Lesage J. P. An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 [J]. Revue D′économie Industrielle, 2008, 123: 19-44. [42] 李红娟.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J]. 人口与社会, 2019, (2): 35-43. [43]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4): 14-21. [44] 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2): 345-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