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来明, 李建伟. 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J]. 改革, 2021, (9): 16-33. [2]洪银兴. 以包容效率与公平的改革促进共同富裕[J]. 经济学家, 2022, (2): 5-15. [3]Aghion P., Bolton P. A 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7, (2): 151-172. [4]陈斌开, 林毅夫. 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 世界经济, 2012, (1): 3-23. [5]谢康, 廖雪华, 肖静华. 效率与公平不完全相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视角[J]. 经济研究, 2021, (2): 190-205. [6]黄益平, 黄卓.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 现在与未来[J]. 经济学(季刊), 2018, (4): 1489-1502. [7]黄漫宇, 曾凡惠. 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J]. 软科学, 2021, (2): 14-18, 25. [8]焦瑾璞. 普惠金融导论[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9. [9]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4): 1401-1418. [10]蒋仁爱, 李冬梅, 温军. 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21, (4): 77-89. [11]张勋, 万广华, 吴海涛. 缩小数字鸿沟: 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8): 35-51,204-205. [12]易行健, 周利.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 金融研究, 2018,(11): 47-67. [13]张勋, 万广华, 张佳佳, 等.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经济研究, 2019, (8): 71-86. [14]万佳彧, 周勤, 肖义.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经济评论, 2020, (1): 71-83. [15]刘锦怡, 刘纯阳.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 效果与机制[J]. 财经论丛, 2020, (1): 43-53. [16]邱晗, 黄益平, 纪洋.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金融研究, 2018,(11): 17-29. [17]陈晓洁, 何广文, 陈洋. 数字鸿沟与农户数字信贷行为——基于2019年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J]. 财经论丛, 2022, (1): 46-56. [18]王修华, 赵亚雄.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经验比较[J]. 金融研究, 2020, (7): 114-133. [19]Georg G., Michaels G. Is Modern Technology Responsible for Jobless Recove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7, (5): 168-173. [20]Arizala F., Cavallo E., Galindo A.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FP Growth: Cross-Country and Industry-Level Evidence[J].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6): 433-448. [21]薛莹, 胡坚. 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实践基础与路径选择[J]. 改革, 2020, (3): 53-62. [22]何宗樾, 张勋, 万广华.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J]. 统计研究, 2020, (10): 79-89. [23]王永钦, 董雯. 机器人的兴起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20, (10): 159-175. [24]Haddad C., Hornuf L. The Emergence of the Global Fintech Marke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terminants[J]. Small Basiness Economics, 2019, (1): 81-105. [25]唐松, 伍旭川, 祝佳. 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J]. 管理世界, 2020, (5): 52-66,9. [26]王永仓, 温涛, 王小华. 数字金融与农户家庭增收: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 2021, (9): 37-48. [27]盛天翔, 朱政廷, 李祎雯. 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 基于贷款技术视角[J]. 管理科学, 2020, (6): 30-40. [28]张子豪, 谭燕芝.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8, (6): 1-7. [29]李建军, 李俊成. 普惠金融与创业: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J]. 金融研究, 2020, (1): 69-87. [30]余泳泽, 张先轸. 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 管理世界, 2015, (9): 13-31,187. [31]盛丹, 王永进. 产业集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来自世界银行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J]. 管理世界, 2013, (6): 85-98. [32]白俊红, 刘宇英. 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改善中国的资源错配[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1): 60-78. [33]赵志耘, 刘晓路, 吕冰洋. 中国要素产出弹性估计[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6): 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