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燕芝, 彭千芮. 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J]. 当代财经, 2018,(3):56-67. [2] 郑秀峰, 朱一鸣. 普惠金融、经济机会与减贫增收[J]. 世界经济文汇, 2019,(1):101-120. [3] 林万龙, 杨丛丛. 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2):35-45. [4] Beck T., Demirguç-Kunt A., Martinez Peria M. S. Reaching out: 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7, 85(1), pp.234-266. [5] Miled K. B. H., Rejeb J. E. B. Microfinance and Poverty Reduction: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95, pp.705-712. [6] 何学松, 孔荣. 普惠金融减缓农村贫困的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81-88. [7] 卢盼盼,张长全.中国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J]. 宏观经济研究,2017,(8):33-43. [8] 刘金全,毕振豫.普惠金融发展及其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双重视角的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1-10. [9] 朱一鸣, 王伟. 普惠金融如何实现精准扶贫?[J]. 财经研究, 2017,(10):45-56. [10] 杨俊, 王燕, 张宗益. 中国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 2008, (8):62-76. [11] Arestis P., Caner A.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Geography of Poverty[J].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 Society, 2009, 2(2), pp.229-244. [12] 崔艳娟, 孙刚. 金融发展是贫困减缓的原因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 金融研究, 2012,(11):116-127. [13] 王伟,朱一鸣.普惠金融与县域资金外流:减贫还是致贫——基于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1):98-108. [14] 王修华, 关键. 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水平测度与收入分配效应[J]. 中国软科学, 2014,(8):150-161.. [15] 伍旭川, 肖翔. 基于全球视角的普惠金融指数研究[J]. 南方金融, 2014,(6):15-20. [16] 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 上海金融,2015,(4):12-22. [17] 杨艳琳, 付晨玉.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3):1-17. [18] 粟芳,方蕾.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 管理世界,2016,(9):70-83. [19] 刘长庚,罗午阳.互联网使用与农户金融排斥——基于CHFS2013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2019,(2):141-148. [20] 温涛, 朱炯, 王小华. 中国农贷的“精英俘获”机制: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分层比较[J]. 经济研究, 2016,(2):111-125. [21] 林毅夫,刘培林.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J]. 经济研究,2001,(9):60-70. [22] 林毅夫.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 经济学(季刊), 2002,(2):269-300. [23] 黄红光, 白彩全, 易行. 金融排斥、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J]. 管理世界, 2018, (9):73-84. [24] 温涛, 冉光和, 熊德平. 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 经济研究, 2005,(9):30-43. [25] 李春霄,贾金荣. 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研究 ——基于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与测算[J]. 当代经济科学, 2012,(2):9-15. [26]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51(6), pp.1173-82. [2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5):614-620. [28] Law S. H., KutanA. M., Naseem N. A. M.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Finance Curs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8, 46, pp.174-191. [29] 朱玮玮, 徐康宁, 王美昌. 中国援助是否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J]. 国际贸易问题, 2018,(7):108-120. [30] 李谷成, 李烨阳,周晓时. 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112-127. [31] 许圣道, 田霖.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J]. 金融研究, 2008,(7):195-206. [32] 邵汉华,王凯月.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金融经济学研究,2017,(6):65-74. [33] 王小华,王定祥, 温涛.中国农贷的减贫增收效应: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分层比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9):4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