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靳思昌,张立民.国家审计边界的定位: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演进视角的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10-18. [2] 王中信,吴开钱.国家审计边界探析[J]. 会计研究,2009,(11):82-86,96. [3] 晏维龙.国家审计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基于多学科的视角[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1):3-16. [4] 徐京平,骆勇,张秦.国家审计、审计质量与审计边界——一个文献综述[J]. 学术界,2016,(7):43-54. [5] 董大胜.中国政府审计[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96. [6] 魏礼江,刘绍统,刘向东.政府审计法律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 [7] 崔振龙.政府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 审计研究,2004,(1):36-39. [8] 吴秋生.论政府审计职责的涵义与特点[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122-126. [9] 秦荣生.国家审计职责的界定:责任关系的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3-8. [10] 许莉.市场经济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责优化研究[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6):1-9. [11] 邹悦维.经济效益审计范围探讨[J]. 审计研究,1985,(2):33-35. [12] 吴频.国家审计范围和重点的比较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1994,(3):11-14. [13] 胡世杰,柏松俊,温学全.谈审计范围的界定[J]. 中州审计,1996,(9):19-20. [14] 吕雁琴.我国政府审计范围刍议[J]. 审计理论与实践,1998,(9):21-22. [15] 郭化林,黄梦吟.GAO审计范围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财会月刊,2011,(14):61-63. [16] 刘国常.市场机制下政府审计对象研究[J]. 财会通讯,1999,(3):16-17. [17] 徐雪林,郭长水.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研究[J]. 审计研究,2005,(4):80-83. [18] 杨婧,熊琴琴.基于经济问责的国家审计对象研究[J]. 财会通讯,2013,(13):73-74. [19] 张文秀,郑石桥.国家治理、问责机制和国家审计[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6):25-32. [20] 郑石桥.政府审计对象、审计业务类型和审计主题[J]. 会计之友,2015,(18):97-103. [21] 李曼.深化国企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的三个重点[N]. 中国审计报,2019年3月20日. [22] 宋夏云.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R],2018. [23] 罗欢平.论国家审计的边界[J]. 经济问题,2018,(5):88-93. [24] 刘煦瑞.中国公共管理[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5] 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6] 秦荣生.受托经济责任论[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27] 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8]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9] 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上)[J]. 中国行政管理,2001,(5):32-36. [30]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6). [32] 崔振龙,王鸿.对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关系的几点认识[N]. 中国审计报,2012 年4月11日. [33] 宋常,黄文炳.基于国家治理新动向的国家审计若干思考[J]. 审计研究,2015,(2):7-13. [34] 左高山,涂亦嘉.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4):37-42. [35]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 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206. [36] 审计署.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EB/OL]. http://www.audit.gov.cn/n6/n36/c132979/content.html, 2019-04-25. [37] 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8] 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基于2006-2010 年间100 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6):77-84. [39] 王玉春.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