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成, 刘渝琳. 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结构转型了吗——基于超边际一般均衡视角的研究[J]. 经济评论, 2024, (3): 57-74. [2]Brown J. R., Fazzari S. M., Petersen B. C. Financing Innovation and Growth: Cash Flow, External Equity, and the 1990s R&D Boom[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9, 64(1): 151-185. [3]赵昌文, 陈春发, 唐英凯. 科技金融[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4]邹克, 周益赞. 科技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建设金融强国的理论背景[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4, (1): 75-91. [5]张驰, 王满仓. 科技金融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 经济问题探索, 2023, (1): 73-86. [6]周少甫, 叶宁, 詹闻喆. 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地区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金融科技的视角[J]. 经济学家, 2023, (8): 95-106. [7]邓宇.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西南金融, 2024, (4): 20-35. [8]黄徐亮, 徐海东. 科技金融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J]. 财经论丛, 2025, (1): 47-58. [9]邹克, 刘翔, 李细枚. 科技金融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生成效应与机制研究[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4, (6): 3-18. [10]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8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11]白万平, 孙溶镁, 白鸽, 等. 科技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活力的视角[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2, (3): 59-68. [12]娄琬婷, 龚丽敏, 张一驰. 政府补贴对创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4, (8): 1760-1770. [13]赵晓东. 科技金融与知识产权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J]. 知识产权, 2024, (5): 114-126. [14]章潇萌, 刘相波. 融资约束、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J]. 财经研究, 2022, (8): 63-77. [15]周伯乐, 王小腾. 科技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异质门槛效应[J]. 软科学, 2023, (2): 59-64. [16]丁勇, 王旭, 刘颖. 科技金融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11): 17-23. [17]王卉彤, 刘靖, 雷丹. 新旧两类产业耦合发展过程中的科技金融功能定位研究[J]. 管理世界, 2014, (2): 178-179. [18]申明浩, 谭伟杰, 杨永聪. 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了吗?[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 110-123. [19]谢文栋. 科技金融政策能否提升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基于多期DID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20): 131-140. [20]许士道, 江静, 郑洁. 国家级高新区设立推动产业协同集聚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11): 113-127. [21]Takeda Y., Kajikawa Y., Sakata I., et al. An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and Modularized Industrial Networks in a Regional Cluster: A Case Study at Yamagata Prefecture in Japan[J]. Technovation, 2008, 28(8): 531-539. [22]孙健, 尤雯.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J]. 管理世界, 2008, (3): 177-178. [23]王泓略, 曾德明, 陈培帧. 企业知识重组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知识基础关系特征的调节作用[J]. 南开管理评论, 2020, (1): 53-61. [24]邱楚芝, 欧锦文. 企业集聚、学习效应与城市创新——同行切磋, 还是跨界融合?[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 119-132. [25]Yang N., Hong J., Wang H., et al. Global Value Chai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sights from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Technology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020, 32(11): 1307-1321. [26]徐丹, 于渤.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考察[J]. 软科学, 2021, (10): 1-8. [27]Virkanen J.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Metal Deposition in the Bay of Tlnlahti, Southern Finland[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1998, 36(9): 729-738. [28]Verhoef E. T., Nijkamp P. Externalitie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al versus Localization-type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in a General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a Single-sector Monocentric Industrial Cit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0(2): 157-179. [29]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 2004, (5): 614-620. [30]任宇新, 吴艳, 伍喆. 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4, (3): 27-34. [31]肖旭, 戚聿东.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 改革, 2019, (8): 61-70. [32]吕岩威, 李禹陶. 科技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创新动机视角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4, (5): 964-976. [33]潘娟, 张玉喜.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绩效[J]. 科学学研究, 2018, (5): 831-838, 846. [34]薛阳, 秦金山, 李曼竹, 等. 人力资本、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提升[J]. 科学学研究, 2022, (6): 1014-1023, 1053. [35]张宽, 黄凌云. 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J]. 财贸经济, 2019, (12): 112-127. [36]李青原, 陈世来, 陈昊. 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来自资管新规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 2022, (1): 137-154. [37]Mertzanis C. Financial Supervision Structure,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20, 174: 13-37. [38]李廷瑞, 张昭. 金融监管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来自新三板企业的证据[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2, (5): 53-62. [39]张璇, 刘贝贝, 汪婷, 等. 信贷寻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经济研究, 2017, (5): 161-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