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杰. 如何科学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与改革突破口[J]. 学术月刊, 2024, (4): 103-114. [2]郭克莎, 彭继宗. 制造业在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5): 128-149. [3]陈体标. 技术增长率的部门差异和经济增长率的“驼峰形”变化[J]. 经济研究, 2008, (11): 102-111. [4]赵伟.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不宜设定制造业占比指标[J]. 探索与争鸣, 2021, (1): 60-68, 178. [5]宋培, 王欣悦, 陈晓英, 等. 效率模式重塑: 中国经济从结构性减速到高质量服务化[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3): 15-27. [6]袁富华, 张平, 刘霞辉, 等. 增长跨越: 经济结构服务化、知识过程和效率模式重塑[J]. 经济研究, 2016, (10): 12-26. [7]陈梦根, 侯园园.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变迁: 2000—2019[J]. 经济研究, 2024, (1): 53-71. [8]袁富华. 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J]. 经济研究, 2012, (3): 127-140. [9]李书娟, 陈邱惠, 徐现祥. 不利冲击下经济增长恢复的经验——基于中国经济目标管理实践[J]. 经济研究, 2021, (7): 59-77. [10] 方毅, 孟佶贤, 张屹山. 中国经济增长的状态跃迁(1979—2020)[J]. 中国社会科学, 2022, (5): 4-26. [11]江小涓.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阶段和新任务[J]. 财贸经济, 2005, (4): 3-9, 71, 96. [12]Hanusch H., Pyka A. Principles of Neo-Schumpeterian Economics [J].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 31: 275-289. [13]严成樑.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未来展望——兼从中国经济增长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J]. 经济研究, 2020, (7): 191-208. [14]干春辉, 郑若谷.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 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2): 55-65. [15]郭春娜, 晏发发, 陈宇游. 现代化经济体系下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分解及差异性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9): 62-79. [16]孙慧波, 姜余轲, 李鹏. 技术标准与制造业资源配置优化——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J]. 经济学家, 2024, (4): 108-117. [17]陈林, 罗莉娅, 康妮. 行政垄断与要素价格扭曲——基于中国工业全行业数据与内生性视角的实证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 52-66. [18]徐冬梅, 陶长琪. 要素配置结构优化如何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 数量经济研究, 2022, (3): 72-90. [19]王曙光, 王伟龙, 徐余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型工业化与政府—市场关系——兼谈德日经验[J], 社会科学战线, 2021, (9): 54-60. [20]迟福林. 改革开放40年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实践[J]. 改革, 2018, (8): 35-48. [21]王磊, 肖倩, 邓芳芳. 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证据[J]. 财经论丛, 2023, (9): 14-24. [22]邵慰, 刘嘉慧, 曹可欣.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了企业创新行为——基于资产专用性视角[J]. 南开经济研究, 2024, (9): 130-149. [23]Acemoglu D., Johnson S., Robinson A. Institutions as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Long-run Growth[Z]. NBER Working Papers, 10481. [24]黄宪, 刘岩, 童韵洁.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及其持续性研究——基于英美、德国、法国法系的比较视角[J]. 金融研究, 2019, (12): 147-168. [25]王晓东, 邓丹萱, 赵忠秀.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与Feder模型的实证检验[J]. 管理世界, 2014, (4): 173-174. [26]熊勇清, 郭杏.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多维视角分析[J]. 软科学, 2014, (10): 1-5, 17. [27]Feder G. On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83, 12( 1): 59-73. [28]Hastie T., Tibshirani R. Friedman J.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Data Min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09. [29]欧阳志刚, 陈普. 要素禀赋、地方工业行业发展与行业选择[J]. 经济研究, 2020, (1): 82-98. [30]雷欣南, 林乐凡, 肖斌卿, 等. 小微企业违约特征再探索: 基于SHAP解释方法的机器学习模型[J]. 中国管理科学, 2023, (5): 1-13. [31]Genuer R., Poggi J., Tuleau-Malot C. Variable Selection Using Random Forest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0, 31 (14): 2225-2236. [32]Friedman J. H. Greedy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J]. Annals of Statistics, 2001, 29(5): 1189-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