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康, 夏正豪, 肖静华. 大数据成为现实生产要素的企业实现机制: 产品创新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5): 42-60. [2]黄思明, 王乔. 地级市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土地供应策略[J]. 当代财经, 2020, (12): 26-38. [3]楼继伟. 面向2035的财政改革与发展[J]. 财政研究, 2021, (1): 3-9. [4]赵剑波.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基于智能制造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3): 3-16. [5]夏杰长, 袁航. 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广东社会科学, 2023, (4): 17-27. [6]乔岳. 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 (6): 51-57. [7]丁志帆. 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0, (1): 85-92. [8]郭晗.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 (2): 20-24. [9]刘军, 杨渊鋆, 张三峰.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20, (6): 81-96. [10]许宪春, 张美慧.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5): 23-41. [11]赵涛, 张智, 梁上坤. 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0, (10): 65-76. [12]张学诞, 李娜. 减税、经济增长与财政可持续性——来自地方债务水平的证据[J]. 财贸研究, 2020, (10): 41-51. [13]杜彤伟, 张屹山, 李天宇. 财政竞争、预算软约束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J]. 财经研究, 2020, (11): 93-107. [14]杜彤伟, 张屹山, 杨成荣. 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J]. 财贸经济, 2019, (11): 5-19. [15]洪源, 张玉灶, 王群群. 财政压力、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于央地财政关系的视角[J]. 中国软科学, 2018, (9): 173-184. [16]龚锋, 余锦亮. 人口老龄化、税收负担与财政可持续性[J]. 经济研究, 2015, (8): 16-30. [17]李昊楠, 郭彦男. 小微企业减税、纳税遵从与财政可持续发展[J]. 世界经济, 2021, (10): 103-129. [18]崔惠玉, 徐颖, 张嘉洋. 税收优惠、产业结构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J]. 江海学刊, 2022, (5): 88-95, 255. [19]孙正, 陈旭东, 苏晓燕. 地方竞争、产能过剩与财政可持续性[J]. 产业经济研究, 2019, (1): 75-86. [20]刘建国, 苏文杰. 金融错配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基于金融发展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2, (2): 3-19. [21]潘美丽. 最优铸币税、通货膨胀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J]. 商业研究, 2020, (7): 72-80. [22]邓晓兰, 黄显林. 公共债务货币化与财政可持续性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基于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视角[J]. 经济科学, 2014, (2): 5-18. [23]陈丽, 邓微达, 王智烜. 财政可持续性与地方政府教育努力程度[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2, (2): 54-66. [24]封北麟. 财政可持续与金融稳定——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财政科学, 2022, (2): 33-51. [25]邓达, 潘光曦, 林晓乐.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J]. 当代财经, 2021, (9): 38-52. [26]向钰, 赵静梅. 基于数字经济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3, (3): 203-212. [27]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5): 1002-1037. [28]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何畏, 易家详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64-174. [29]谢波峰, 陈灏.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与管理完善建议[J]. 国际税收, 2019, (3): 20-24. [30]张勋, 万广华, 张佳佳, 等.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经济研究, 2019, (8): 71-86. [31]石大千, 丁海, 卫平, 等.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6): 117-135. [32]谢申祥, 郭健, 刘金东, 等. 山东省财政可持续能力研究[J]. 公共财政研究, 2020, (1): 20-38. [33]王小鲁, 樊纲, 胡李鹏. 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34]黄大为. 金融发展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 (6): 77-86. [35]刘瑞明, 赵仁杰.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J]. 管理世界, 2015, (8): 30-38. [36]余东升, 李小平, 李慧.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 统计研究, 2021, (6): 44-56. [37]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 2004, (5): 614-620. [38]祁怀锦, 李晖, 刘艳霞. 政府治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资本配置效率[J]. 改革, 2019, (7): 4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