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天广.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J]. 治理研究, 2021, (1): 5-14. [2]周荃, 葛尔奇, 陈希路. 数字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理论机制与跨国证据[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3, (12): 49-68. [3]任保平, 何厚聪.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J]. 财经科学, 2022, (4): 61-75. [4]韩永辉, 黄亮雄,王贤彬. 产业政策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发展型地方政府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J]. 经济研究, 2017, (8): 33-48. [5]左鹏飞,姜奇平,陈静. 互联网发展、城镇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7): 71-91. [6]李治国, 车帅, 王杰. 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异质性检验[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 (5): 27-40. [7]毕娟, 王鹏. 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典型相关分析——基于中国各省级区域面板数据[J]. 北京社会科学, 2023, (8): 68-76. [8]戴长征, 鲍静. 数字政府治理——基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的考察[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9): 21-27. [9]Schorr H., Stolfo J. A Digital Govern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8, 41(11): 15-19. [10]黄璜. 中国“数字政府”的政策演变——兼论“数字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J]. 行政论坛, 2020, (3): 47-55. [11]Manoharan P., Ingrams A. Conceptualizing E-government from Local Government Perspectives[J].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Review, 2018, 50(1): 56-66. [12]翟云. 数字政府替代电子政务了吗?——基于政务信息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分野[J]. 中国行政管理, 2022, (2): 114-122. [13]蒋敏娟. 地方数字政府建设模式比较——以广东、浙江、贵州三省为例[J]. 行政管理改革, 2021, (6): 51-60. [14]陈子韬,李哲,吴建南. 作为组合式创新的数字政府建设——基于上海“一网通办”的案例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2, (2): 133-144. [15]何圣东, 杨大鹏. 数字政府建设的内涵及路径——基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经验分析[J]. 浙江学刊, 2018, (5): 45-53. [16]郭明军, 陈东, 王建冬.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政府的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基于琼黔鲁粤等地的调研思考[J]. 电子政务, 2023, (1): 2-11. [17]黄未, 陈加友. 数字政府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 改革, 2022, (11): 144-155. [18]王孟嘉. 数字政府建设的价值、困境与出路[J]. 改革, 2021, (4): 136-145. [19]梁华. 整体性精准治理的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趋势、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 贵州社会科学, 2021, (8): 117-123. [20]施炳展, 游安南. 数字化政府与国际贸易[J]. 财贸经济, 2021, (7): 145-160. [21]李光勤, 李潇格. 政府数字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3, (1): 72-87. [22]伦晓波, 刘颜. 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 1-13. [23]邓石军, 陈晓霞, 张卿. 数字政府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中国发展, 2022, (4): 34-42. [24]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 (5): 4-16. [25]蔡聪裕. 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的政企合作实践样态与运行机制——基于广东省“粤省事”平台的扎根理论研究[J]. 电子政务, 2023, (11): 81-93. [26]靳来群, 林金忠, 丁诗诗. 行政垄断对所有制差异所致资源错配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4): 31-43. [27]倪婷婷, 王跃堂. 区域行政整合、要素市场化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2, (11): 136-156. [28]纪园园, 朱平芳.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牵引和供给优化[J]. 学术月刊, 2022, (4): 63-77. [29]王勇, 张耀辉. 创业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 经济问题, 2022, (2): 69-78. [30]韩春晖. 优化营商环境与数字政府建设[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6): 31-39. [31]白万平, 孙溶镁, 白鸽. 科技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活力的视角[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2, (3): 59-68. [32]Beck T., Levine R., Levkov A. 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0, 65(5): 1637-1667. [33]马青山, 何凌云, 袁恩宇. 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宽带中国”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 财经科学, 2021, (4): 76-90. [34]邱子迅, 周亚虹.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分析[J]. 财经研究, 2021, (7): 4-17. [35]张阿城, 王巧, 温永林. 智慧城市试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 (3): 158-175. [36]何雨可, 牛耕, 逯建. 数字治理与城市创业活力——来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的证据[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 (1): 47-66. [37]丁任重, 王河欢. 城市群经济差异、产业结构与南北经济分化[J]. 财贸经济, 2022, (12): 128-143. [38]李建明, 罗能生. 高铁开通改善了城市空气污染水平吗?[J]. 经济学(季刊), 2020, (4): 1335-1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