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菲, 孙淑惠, 刘天军. 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吗——来自黄河流域地级市的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 (9): 122-143. [2] 杨继瑞. 正确处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几个重大关系[J]. 理论与改革, 1999, (1): 66-69. [3] 沈坤荣, 闫佳敏. 数字技术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 财经论丛, 2024, (12): 3-15. [4] Holling C. S.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73, (4): 1-23. [5] David D. Woods. Four Concepts for Resilien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Resilience Engineering[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5, 141(5): 5-9. [6] Martin R.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Hysteresis and Recessionary Shocks[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2, 12(1): 1-32. [7] 冯苑, 聂长飞, 张东. 中国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测度与分析——基于经济韧性的shift-share分解[J]. 上海经济研究, 2020, (5): 60-72. [8] 张明斗, 惠利伟.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J]. 世界农业, 2022, (1): 36-50. [9] 梁坤丽, 刘维奇.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J]. 经济与管理, 2023, (3): 63-73. [10] Royce A. Francis, Behailu B. A Metric and Frameworks for Resilience Analysis of Engineered and Infrastructure System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4, 121(1): 90-103. [11] 蒋辉, 张驰, 蒋和平.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 (1): 20-32. [12] 李久林, 滕璐, 马昊楠, 等. 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 华东经济管理, 2022, (11): 75-84. [13] 赵巍, 徐筱雯. 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 87-96. [14] 周鹏飞, 李美宏.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 影响机理与实证考察[J]. 调研世界, 2023, (9): 15-24. [15] 张宽, 邓鑫, 沈倩岭, 等. 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基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组PVAR模型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6): 28-41. [16] 汪中华, 尹妮.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2, (6): 1029-1041. [17] 蒋健, 吴海涛, 李双双, 等.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24, (8): 94-105. [18] 刘长庚, 王蜀凡. 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与劳动收入份额: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证据[J]. 财经论丛, 2024, (9): 35-46. [19] Das U., Ghosh S., Mondal B. Resilience of Agriculture in a Climatically Vulnerable State of India[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20, (139): 1513-1529. [20] Munz J., Schuele H. Influencing the Success of Precision Farming Technology Adoption: A Model Based Investigation of Economic Success Factors in Small-scale Agriculture[J]. Agriculture, 2022, (12): 1773. [21] 蔡键, 唐忠. 要素流动、农户资源禀赋与农业技术采纳: 文献回顾与理论解释[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4): 68-77. [22] 温涛, 刘正桃. 金融如何有效服务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4, (5): 62-80. [23] 李红莉, 张俊飚, 罗斯炫, 等. 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空间视角的经验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 (2): 1-15. [24] 万将军, 沈茂英, 邓伟.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变化评价与对策建议——基于重庆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 农村经济, 2018, (6): 43-48. [25] 惠利伟, 王胜男.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1, (6): 35-44. [26] 郝爱民, 谭家银. 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机理及效应测度[J]. 农业技术经济, 2023, (7): 88-107. [27] 李谷成, 李烨阳, 周晓时. 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11): 112-127. [28] 魏梦升, 颜廷武, 罗斯炫. 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准自然实验[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 (2): 41-65. [29] 胡川, 韦院英, 胡威. 农业政策、技术创新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9): 66-75. [30] 陶锋, 朱盼, 邱楚芝, 等. 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3, (5): 68-91. [31] 张金鑫, 王红玲. 环境规制、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碳排放[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 147-156. [32] 曹菲, 聂颖. 产业融合、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海南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 (8): 28-41. [33] 杨海军, 邹银. 数字经济、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J]. 农村金融研究, 2024, (2): 58-69. [34] 赵奎, 后青松, 李巍. 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J]. 经济研究, 2021, (3): 150-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