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鲍健强, 苗阳, 陈锋.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4): 153-160. [2]厉以宁, 朱善利, 罗来军, 等. 低碳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目标的理论探讨——基于中国情形[J]. 管理世界, 2017, (6): 1-8. [3]丁丁, 蔡蒙, 付琳, 等. 基于指标体系的低碳试点城市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10): 1-10. [4]庄贵阳.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 19-28. [5]宋弘, 孙雅洁, 陈登科. 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J]. 管理世界, 2019, (6): 95-108. [6]王巧, 佘硕. 城市异质性视角下中国低碳试点政策的绿色增长效应评估[J]. 软科学, 2020, (9): 1-8. [7]熊广勤, 石大千, 李美娜. 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20, (12): 93-102. [8]Dufour C., Lanoie P., Patry M.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998,(3): 233-247. [9]Porter M. E., Van der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4): 97-118. [10]杨蓉, 彭安祺.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重污染企业绩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1): 129-141, 173-174. [11]曾庆生, 陈信元. 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劳动力成本[J]. 经济研究, 2006, (5): 74-86. [12]黎文靖, 李耀淘. 产业政策激励了公司投资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5): 122-134. [13]原毅军, 耿殿贺. 环境政策传导机制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基于政府、排污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博弈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0): 65-74. [14]周开国, 卢允之, 杨海生. 融资约束、创新能力与企业协同创新[J]. 经济研究, 2017, (7): 94-108. [15]李瑞晶, 王丽丽, 程京京. 信贷资金、融资担保与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的比较分析[J]. 上海金融, 2021, (4): 24-32. [16]徐佳, 崔静波. 低碳城市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12): 178-196. [17]邓新明, 郭雅楠. 竞争经验、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绩效——基于红皇后竞争视角[J]. 管理世界, 2020, (11): 111-132. [18]张峰, 战相岑, 殷西乐, 等. 进口竞争、服务型制造与企业绩效[J]. 中国工业经济, 2021, (5): 133-151. [19]Meuleman M., Maeseneire W. D. Do R&D Subsidies Affect SMEs' Access to External Financing?[J]. Research Policy, 2012, (3): 580-591. [20]颉茂华, 王瑾, 刘冬梅.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J]. 南开管理评论, 2014, (6): 106-113. [21]范子英, 赵仁杰. 法治强化能够促进污染治理吗?——来自环保法庭设立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19, (3): 21-37. [22]Beck T., Levine R., Levkov A. 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0, (5): 1637-1667. [23]陈东. 私营企业出资人背景、投机性投资与企业绩效[J]. 管理世界, 2015, (8): 97-119, 187-188. [24]方军雄. 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信贷资金配置[J]. 经济研究, 2007, (12): 82-92. [25]任胜钢, 郑晶晶, 刘东华, 等. 排污权交易机制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5): 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