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投资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关联性研究——基于绿色金融体系内部协调性的视角
刘璐, 王家瑶, 张剑
财经论丛    2024, 40 (4): 46-59.  
摘要46)      PDF(pc) (1931KB)(41)    收藏
基于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视角,采用PVAR模型对2014—2020年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动态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发展的路径依赖性较强、良性互动不足。对比分析显示,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关联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碳金融发展强势区域的整体关联性优于弱势区域;2017年后,绿色金融内部关联性得到部分改善,弱势区域的改善情况更佳。进一步从内部生态、制度约束和技术支持层面探究关联关系的改善路径,发现宏观ESG、环境规制以及金融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协调发展,且该积极作用在弱势区域中更为明显,由此可缩小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互动关系,为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的经验证据
陈小运, 黄婉
财经论丛    2024, 40 (4): 60-69.  
摘要45)      PDF(pc) (874KB)(36)    收藏
如何更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是引导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切入,借助2012年颁布实施《绿色信贷指引》这一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相对于非绿色企业,绿色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具有积极的生产率促进效应,且这一效应在企业所处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小、金融契约执行效率高以及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缓解了绿色企业的融资约束,使其获得了更多长期借款,同时也降低了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绿色信贷政策还有助于绿色企业实施实质性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创新专利质量。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资源节约的环境保护型产业,有利于促进绿色企业生产率提升,从而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普惠金融参与影响农户内生动力吗?——基于宁夏575位农户的调研数据
熊芳, 周文定, 韩纪江
财经论丛    2024, 40 (3): 36-46.  
摘要32)      PDF(pc) (878KB)(50)    收藏
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基于制度逻辑视角,以希望作为农户内生动力的代理变量,利用宁夏575位农户的调研数据 ,证实普惠金融参与能显著提升农户的希望,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具体表现为: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类型越多,农户希望提升越多;普惠金融参与主要通过社会比较和社会互动影响农户希望;相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男性,普惠金融参与对高收入家庭和女性的希望影响更大;贷款能显著提升农户希望,存款、保险和理财对农户希望的影响不显著或不稳定。由此,从推动更多农户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积极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帮助农户搭建社会网络和社交平台,以及有针对性地创新乡村振兴专属产品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数字金融是否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网商银行进入农村市场的准自然实验
张正平, 赵魏兰
财经论丛    2024, 40 (3): 47-57.  
摘要45)      PDF(pc) (867KB)(70)    收藏
近年来,数字金融在农村市场发展迅猛,有望成为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为推动我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网商银行进入农村市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20年的县域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升级;(2)数字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来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来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3)数字金融对南方县、非贫困县、传统信贷投入高的县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大。上述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时代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组合的有效性检验
丁鑫, 马玥, 陈珏津
财经论丛    2024, 40 (2): 36-48.  
摘要40)      PDF(pc) (900KB)(182)    收藏
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是维持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条件,二者不同方式组合的有效性如何?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21年248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的不同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与数量型市场约束、流动性监管与价格型市场约束的组合产生相互削弱的作用;资本监管与价格型市场约束、流动性监管与数量型市场约束的组合产生相互支撑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相较于非存款债权人,存款人的市场约束与银行监管组合的效果更明显。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的组合通过促进银行信息披露、降低银行杠杆风险发挥作用。在不同的监管压力与市场约束压力下,高监管压力与市场约束的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高数量型市场约束压力和低价格型市场约束压力与资本监管的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完善债券契约条款是作茧自缚吗?基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视角
张雪莹, 吴多文, 刘海明, 栗沛沛
财经论丛    2024, 40 (2): 49-58.  
摘要27)      PDF(pc) (877KB)(111)    收藏
基于手工搜索的中国上市公司债券契约条款信息,构建契约条款指数,研究了债券契约条款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债券契约条款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分契约条款类型来看,期权条款类、限制资产转移类、限制投资类和事件驱动类的契约条款显著提高了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债券契约条款主要通过影响债务融资方式促进公司资本结构向上调整。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国有公司和法律环境较好的公司中,债券契约条款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良好的公司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有助于强化债券契约条款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正向作用,并且完备的债券契约条款有助于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本文研究表明,完善债券契约条款产生的约束并非是债券发行人作茧自缚,而是有助于公司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更加灵活调整资本结构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数字金融、企业投资行为与就业技能结构升级
蒋鹏程, 江红莉, 侯燕
财经论丛    2024, 40 (1): 38-47.  
摘要64)      PDF(pc) (844KB)(125)    收藏
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关系着民生问题,也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使用2011至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样本探讨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行为和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了投资行为在“数字金融—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就业技能结构升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高技能劳动力雇佣规模,研发投资对劳动力雇佣存在“扩容提质”效应,固定资产投资的劳动力雇佣“扩容”效应主要通过提高低技能劳动力雇佣规模实现。此外,数字金融、企业投资行为对就业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劳动者保护制度存在异质性。由此,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是“稳就业”的重要抓手,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关键在于激励企业研发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CEO变更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灵药”吗?——基于财务困境公司的实证研究
王冠男, 田存志
财经论丛    2024, 40 (1): 48-58.  
摘要42)      PDF(pc) (833KB)(124)    收藏
结合财务困境的特殊背景,从CEO的角度探讨2007—2020年我国财务困境公司CEO变更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困境公司的CEO变更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将CEO变更分为正常变更和非正常变更后发现,这种负相关关系在非正常变更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机制检验显示,CEO变更能够降低财务困境公司的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进而作用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CEO变更和非正常变更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效应仅在非国有公司、股权制衡度较高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存在,而正常变更的降低效应却在国有公司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改善地区银行业风险?——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考察
李子豪, 王倩倩
财经论丛    2023, 39 (12): 47-57.  
摘要67)      PDF(pc) (839KB)(210)    收藏
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利用面板计量估计方法,从数字经济对银行主动风险和被动风险的差异、数字经济不同渠道影响的分析和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银行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从主被动风险差异来看,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地区银行业被动风险;第二,从作用渠道来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减少经济波动等渠道降低地区银行业风险,也会通过金融深化、加剧银行竞争等渠道增大地区银行业风险;第三,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本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邻近地区银行业风险水平,且其降低效果比本地效应更加显著。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撑和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银行异质性、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运行——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
郭丽娟, 沈沛龙
财经论丛    2023, 39 (12): 58-69.  
摘要45)      PDF(pc) (843KB)(110)    收藏
将异质性银行、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运行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建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冲击、宏观审慎政策冲击及银行自身行为冲击下不同银行对金融经济变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运用福利分析探索针对不同银行最优的双支柱政策组合搭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的存在对产出、通胀和系统性风险波动具有明显放大效应;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与传导效果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低利率环境下,高杠杆银行会对低杠杆银行形成挤出,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结合脉冲响应和福利分析,得出启示:对传统银行影子业务的治理采用以资本充足率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不佳,应针对影子业务计提专门的资本和拨备;应重点关注高杠杆率银行;对其他股份制银行应采取适度偏紧的调控政策,约束其过度风险承担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中国OFDI逆向绿色创新的动态溢出效应——基于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动调节
韩先锋, 董明放, 李勃昕
财经论丛    2023, 39 (11): 36-46.  
摘要90)      PDF(pc) (856KB)(295)    收藏
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良性互动是互联网时代下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其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绿色创新的调节机制及动态影响是本文关心的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具有异质调节影响,只有在较高的数字金融和适度的传统金融水平加持下,才能最大化激发OFDI逆向绿色创新溢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复合调节效应存在先负后正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二者在适度水平下的互动赋能效果最优;与适度水平的传统金融融合,有助于提前扭转数字金融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的潜在负面冲击;与高水平的数字金融融合,有利于消除传统金融过度发展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的弱化调节;现阶段传统金融具有积极的调节效果,数字金融的冲击效果则恰恰相反,加快推动二者融合可成为提升OFDI逆向绿色创新效应的新动能。本文研究对“十四五”时期理解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逻辑关系,以及通过二者融合加速释放OFDI逆向绿色创新红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数字金融有助于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么?
王金涛, 岳华
财经论丛    2023, 39 (11): 47-56.  
摘要60)      PDF(pc) (824KB)(191)    收藏
针对企业杠杆高企与结构性扭曲的现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数字金融所具有的结构性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有制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行业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监管强度视角,有力的金融监管举措能够促进数字金融发挥结构性去杠杆的成效;另外,数字金融亦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负债的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和小企业贷款
蔡晓慧, 张文, 丁骋骋
财经论丛    2023, 39 (10): 47-57.  
摘要80)      PDF(pc) (851KB)(169)    收藏
合并重组是处置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常用的政策手段,然而规模扩大后城市商业银行是否会背离服务小企业的政策定位?基于2006—2011年《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1)合并重组总体上使被重组银行小企业贷款占比下降9.6%;(2)存在效率机制和信息机制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渠道,即合并重组既会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也会削弱城市商业银行利用软信息发放小企业贷款的激励,但总体信息机制占优。本研究表明通过合并重组方式化解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的代价是减少小企业贷款可得性,维持金融稳定和改善小企业贷款环境两个政策目标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普惠金融与家庭金融脆弱性
柴时军, 齐昊
财经论丛    2023, 39 (10): 58-68.  
摘要90)      PDF(pc) (838KB)(250)    收藏
利用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两个维度构建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探讨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同时降低了家庭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的发生概率,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分维度看,普惠金融使用度和满意度的提升都有助于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而便利度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减贫增收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两种途径抑制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微观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家族代际传承与企业投资效率——控制权视角的分析
吴春天, 钱爱民
财经论丛    2023, 39 (8): 36-46.  
摘要78)      PDF(pc) (856KB)(76)    收藏
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正迎来高峰。代际传承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是关乎家族企业远期发展和竞争优势构建的重要问题,体现了家族企业在发展目标和理论适用上的独特之处。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家族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了家族代际传承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代际传承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且主要限制了过度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家族代际传承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在父子共治阶段和共治时长较长时更加明显。家族代际传承通过促进家族超额董事委派的控制权结构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双碳”目标下中国泛金融市场的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陈张杭健, 孙磊
财经论丛    2023, 39 (8): 47-58.  
摘要98)      PDF(pc) (2232KB)(239)    收藏
基于中国泛金融市场视角,运用溢出指数和事件研究法,从静态分析和动态演化两方面识别碳市场在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风险传染时变特征,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公共卫生和公共政策三类外生事件冲击下碳市场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研究发现,2015—2020年,中国泛金融市场间联系紧密,双向、非对称风险溢出明显,碳市场整体表现为风险接受者,其风险溢出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性和差异性,对外生事件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弱,市场地位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并不匹配。贸易摩擦升级事件的冲击显著增强了其他市场向碳市场的风险溢出,而缓和事件的冲击对风险溢出有抑制作用;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同样加强了其他市场向碳市场的风险溢出,且对湖北碳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市场预期的存在导致部分公共政策事件冲击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与预期相反。进一步讨论了金融风险溢出对资产价格波动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基于实证结论,从建立稳定价格机制、构建碳市场体系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数字金融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周孟亮, 王立聪
财经论丛    2023, 39 (7): 46-57.  
摘要129)      PDF(pc) (815KB)(435)    收藏
选取2016—2020年4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据,从脆弱性视角出发,构建数字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地处落后县域、资产规模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治理能力的提升与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会使数字金融更易于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因此,应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发展环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提高治理能力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股价崩盘风险吗?
李宏寅
财经论丛    2023, 39 (7): 58-67.  
摘要190)      PDF(pc) (780KB)(469)    收藏
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重塑商业模式的同时也会影响其资本市场表现。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Python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变量,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改善企业基本面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拓展性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及外部数字环境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数字化转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稳定提供了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利率市场化、LPR与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基于政策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视角
张年华, 黄楚光, 蒋彧
财经论丛    2023, 39 (6): 36-46.  
摘要176)      PDF(pc) (2195KB)(191)    收藏
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利率深化改革能否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再度成为关注焦点。鉴于政策调控具有非线性时变影响,本文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并构建政策时变溢出指数,研究不同利率市场化程度下货币政策对工业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工业企业融资和工业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愈加敏感,利率改革显著增强了数量型政策和价格型政策的调控效果;从影响程度看,数量型政策对工业经济的时变冲击效应和时变溢出效应较价格型政策高,这与中国长期依赖数量调控以及利率传导受阻有关。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在本质上仍然比较依赖“量”传导,仅通过LPR改革难以完全疏通利率传导堵点,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由“量”向“价”转型仍然任重道远。本研究为剖析利率改革成果,促进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柔性监管制度与上市公司创新意愿——基于交易所研发问询的视角
齐荻, 许文瀚
财经论丛    2023, 39 (6): 47-57.  
摘要55)      PDF(pc) (800KB)(152)    收藏
问询函是证劵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一种柔性监管制度,主要针对公司业绩异常、经营风险和信息披露提出问询,要求公司在限定日期之内回复。不同于过去的实质性处罚措施,问询函给予了公司解释与改正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对公司创新意愿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基于交易所提出的研发问询,实证检验研发问询对上市公司创新意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问询对公司创新意愿有提升效应。需要会计师回复的问询函能够放大这种效应,而需要律师回复的问询函却削弱了这种效应。敏感性分析发现,在国有、高科技型和不存在研发操纵现象的公司,这种效应更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战略投资者对公司IPO抑价的影响——基于科创板的证据
何璐伶, 沈烈
财经论丛    2023, 39 (4): 47-57.  
摘要190)      PDF(pc) (835KB)(322)    收藏
本文在科创板背景下,研究战略投资者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战略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IPO过程中存在认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认证效应在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研发强度更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此外,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还与公司IPO抑价率的后续效应,即上市后的未来市场表现显著正相关,说明战略投资者的认证效应不仅引发上市初期的较高抑价,还会推高新股上市后的价格。本文研究结论为探讨我国注册制市场IPO抑价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国监管机构优化战略配售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外部监督抑或机会主义: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
胡国柳, 李小倩
财经论丛    2023, 39 (4): 58-68.  
摘要151)      PDF(pc) (842KB)(239)    收藏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减少企业金融化,但同时也可能发挥机会主义效应,导致管理层自利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企业金融化。为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随着管理层自利动机的增强,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这支持了机会主义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国有企业和外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当管理层自利动机较强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升金融化后,对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股权结构特征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驱动
郭娜, 张骏, 冯立
财经论丛    2023, 39 (2): 35-44.  
摘要138)      PDF(pc) (816KB)(245)    收藏
金融科技将金融与科技相联结,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而股权结构作为银行治理的基础,将对银行创新活动安排与金融科技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11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探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股权性质等股权结构特征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较为集中的股权安排有利于股东充分发挥自身股权优势,集中资源开展创新活动,从而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非控股股东股权占比的合理增加能够发挥股权制衡作用,提升创新效率,从而有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尽管国有属性的控股股东更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但国有持股比例过高反而不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地域投机文化加剧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吗?——来自我国上市企业的证据
傅颀, 胡港夏
财经论丛    2023, 39 (2): 45-54.  
摘要129)      PDF(pc) (804KB)(309)    收藏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地域投机文化与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经营所在地的投机文化氛围越浓厚,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机制检验表明,增加代理成本和提升管理层过度自信水平是地域投机文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培育良好的地区法制环境、提高外部监督水平以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削弱投机文化对企业金融化造成的负面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治理我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提供了新思路,也从侧面揭示了营造良好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对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的重要性,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引领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非线性汇率规则设计与宏观调控机制分析
吴莉昀, 范洋, 张龙
财经论丛    2023, 39 (1): 35-47.  
摘要173)      PDF(pc) (921KB)(205)    收藏
本文改进了汇率进入政策规则的方式,并以时变概率的马尔科夫链对模型参数进行约束,提出一种以汇率为中介“锚”的非线性政策规则,证明了其良好的经济稳定作用。研究发现:(1) 汇率变动的非线性特征和非线性传递证明其适宜作为政策“锚”。汇率渠道的状态一下汇率波动较大,政策平滑性较差,汇率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具有螺旋性增强作用;状态二下汇率较平稳,政策平滑性较强,汇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具有动态调节和稳定作用。(2)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不但可以直接调控宏观经济最终目标以及稳定汇率这一中介目标,而且可以引导经济系统转向汇率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具有动态稳定作用的状态。(3)2015年“811”汇改以来,我国进入了汇率渠道具有经济稳定器作用的状态,说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有效应对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文章建议中央银行采取以降息降准为主要工具、结合紧缩窗口指导和降低外汇储备为辅要工具的稳健型货币政策组合操作,以应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波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企业ESG表现与债务融资成本
廉永辉, 何晓月, 张琳
财经论丛    2023, 39 (1): 48-58.  
摘要560)      PDF(pc) (830KB)(393)    收藏
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2631家上市企业半年度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较低。从作用机制上看,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信息风险和代理风险三个途径来影响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所处宏观经济环境较差的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开放促进公平:资本市场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辛大楞, 邓祥莹
财经论丛    2022, 38 (12): 37-47.  
摘要141)      PDF(pc) (877KB)(388)    收藏
发挥资本市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基于2014年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上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融资效应、收入效应以及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效应三个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作用。拓展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企业和内部监管较强的企业中,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强烈。而且,资本市场开放主要提升了职工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本研究有利于理清资本市场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也为我国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溢出效应——基于融资约束异质性视角
舒长江, 洪攀
财经论丛    2022, 38 (12): 48-58.  
摘要103)      PDF(pc) (866KB)(209)    收藏
通过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融资约束异质性特征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两国经济模型,以2008—2019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季度数据,从资产价格、汇率和利率三个渠道实证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杠杆率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杠杆率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的传导渠道下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杠杆率的溢出效应具有典型的时变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非核心家庭成员的所有权涉入与企业风险承担
李浩, 陈静
财经论丛    2022, 38 (10): 38-48.  
摘要150)      PDF(pc) (849KB)(312)    收藏
在部分家族企业中家族所有权全部由核心家庭成员持有,而在其他家族企业中家族所有权则由核心家庭成员与非核心家庭成员共同持有。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核心家庭成员的所有权涉入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核心家庭成员的所有权涉入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机制研究表明,非核心家庭成员的所有权涉入会降低企业雇佣家族CEO的可能性,并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非核心家庭成员持有的所有权比例、非核心家庭成员的所有权涉入人数、非核心家庭成员持有所有权的同时亦担任管理职务均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并且企业风险承担在非核心家庭成员的所有权涉入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遮掩效应。本文对于家族企业优化所有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以及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绩效及其信贷约束——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田淑英, 夏梦丽, 许文立
财经论丛    2022, 38 (10): 49-58.  
摘要205)      PDF(pc) (885KB)(406)    收藏
基于2004—2018年中国工业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低碳政策对微观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研究结果表明,低碳政策能够提高工业企业的绩效水平。但是,低碳政策的经济效应在企业和行业层面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还会受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较强的信贷约束会使企业在低碳政策下陷入“低碳陷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数字金融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U型关系——基于中国173家商业银行的分析
贺水金, 胡灵
财经论丛    2022, 38 (8): 37-48.  
摘要267)      PDF(pc) (901KB)(403)    收藏
使用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首次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构建了2011—2020年173家商业银行微观数字金融指数,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冲击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市场竞争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呈现出“先市场挤出,后技术溢出”的“U”型影响,拐点出现在指数197时,对应时间是2015年,即数字金融冲击短期会恶化银行流动性创造,长期会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且表内与表外流动性创造影响效应一致。(2)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程度具有异质性,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与东、中部地区银行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金融化投资研究——基于风险与收益的中介效应检验
宋迪, 杨超
财经论丛    2022, 38 (8): 49-57.  
摘要156)      PDF(pc) (781KB)(442)    收藏
利用2008—2017年沪深A股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金融化投资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公司金融化投资规模越大;(2)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的公司,可以通过降低经营风险或公司治理效率来提升公司的金融化投资水平;(3)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的公司,通过提高公司金融化投资规模而降低公司实体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4)当行业竞争度较高、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公司金融化投资规模越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商业银行资本调整速度及调整行为研究——基于系统重要性视角
刘志洋, 孟祥璐
财经论丛    2022, 38 (7): 46-56.  
摘要174)      PDF(pc) (830KB)(395)    收藏
选取2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9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分析杠杆率和监管资本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调整速度,并引入SIFI指数分析系统重要性对商业银行资本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杠杆率调整速度低于监管资本比率调整速度;系统重要性银行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资本调整方面存在异质性,系统重要性银行三种资本比率的调整速度慢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且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资本调整过程中倾向于使用权益类和资产类指标,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资本调整过程中倾向于使用资产类和负债类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监管资本调整的影响分析
于永生, 陈婷婷
财经论丛    2022, 38 (7): 57-68.  
摘要220)      PDF(pc) (828KB)(376)    收藏
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是资本监管,监管资本调整既影响资本数量也影响资本质量。金融危机暴露出欧美银行业普遍存在监管资本质量较低的问题,有学者发现这是银行通过监管资本调整虚增资本所致。本文聚焦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资本调整的数据,目的是考察我国银行业是否也存在上述问题,实证检验发现,不同资本结构的商业银行会做出不同的监管资本调整:杠杆高的银行向上监管资本调整的概率相对较高,杠杆低的银行向下监管资本调整的概率相对较高。这说明我国银行业也存在利用监管资本调整虚增资本的问题,本文认为增加针对性的信息披露会抑制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文化多样性与家庭信贷约束——来自CHFS的实证分析
张浩, 唐文佳
财经论丛    2022, 38 (7): 69-78.  
摘要201)      PDF(pc) (804KB)(506)    收藏
在城市层面匹配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2015年三轮追踪数据和方言多样性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以方言多样性为代表的文化多样性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文化多样性程度复杂会显著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信贷约束,特别是需求型信贷约束。机制分析表明,文化多样性程度的提升会引起社会信任感的降低,从而提高家庭信贷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与普通话和官话相似度较低地区家庭、农村家庭、男性户主家庭以及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更明显。而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地区文化多样性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地缘政治风险:加密数字货币参与金融犯罪的催化剂?
柏建成, 何秋蓓, 高增安, 张利霞, 张芮
财经论丛    0, (): 46-55.  
摘要48)      PDF(pc) (1460KB)(13)    收藏
基于地缘政治风险对加密数字货币影响的机理分析,结合分位数回归和DCC-GARCH模型,实证检验地缘政治风险对比特币、瑞波币、零币和达世币等4种不同类型加密数字货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缘政治风险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加密数字货币自身的属性,其中匿名性和交易便捷性大于市值属性,说明匿名性和交易便捷性较强的加密数字货币可能已参与到金融犯罪活动中。为此,有必要实行加密数字货币用户的实名制和交易平台的去匿名化管理,并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打击加密数字货币金融犯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地缘政治风险:加密数字货币参与金融犯罪的催化剂?
柏建成, 何秋蓓, 高增安, 张利霞, 张芮
财经论丛    2022, 38 (5): 46-55.  
摘要292)      PDF(pc) (1460KB)(393)    收藏
基于地缘政治风险对加密数字货币影响的机理分析,结合分位数回归和DCC-GARCH模型,实证检验地缘政治风险对比特币、瑞波币、零币和达世币等4种不同类型加密数字货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缘政治风险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加密数字货币自身的属性,其中匿名性和交易便捷性大于市值属性,说明匿名性和交易便捷性较强的加密数字货币可能已参与到金融犯罪活动中。为此,有必要实行加密数字货币用户的实名制和交易平台的去匿名化管理,并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打击加密数字货币金融犯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微观调研数据的分析
徐攀, 李玉双
财经论丛    0, (): 56-65.  
摘要26)      PDF(pc) (816KB)(146)    收藏
基于浙江省微观调研数据,使用SBM-DEA方法测算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因素。效率测算结果显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总体运行效率偏低;省属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最高,县管辖的次之,市辖区管辖的最低;注册资本大于等于10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他则呈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成立年限对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产权比率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运行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业务集中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运行效率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微观调研数据的分析
徐攀, 李玉双
财经论丛    2022, 38 (5): 56-65.  
摘要183)      PDF(pc) (816KB)(355)    收藏
基于浙江省微观调研数据,使用SBM-DEA方法测算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因素。效率测算结果显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总体运行效率偏低;省属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最高,县管辖的次之,市辖区管辖的最低;注册资本大于等于10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他则呈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成立年限对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产权比率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运行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业务集中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运行效率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转板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视角
左月华, 刘蒙, 刘晓军
财经论丛    2022, 38 (2): 38-47.  
摘要715)   HTML1591)    PDF(pc) (810KB)(1183)    收藏

我国资本市场不同板块间转板制度的缺失不利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本文以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考察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转板能否促进创新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转板进入场内市场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检验表明,转板会通过放松企业融资约束的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具体包括企业的股票流动性、“上市信用”认可和营运资金稳定性三个渠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